一、技术监控难点

1. 服务器与加密特性

Telegram服务器位于境外,默认采用端到端加密(私聊模式),且支持自毁消息功能。警方需通过技术手段逆向破解加密协议才能获取内容,实际操作中面临极大技术障碍。部分群组聊天未启用端到端加密,理论上存在被监控可能,但需跨国协作获取服务器数据。

2. 匿名性与虚拟货币交易

用户可通过非实名注册使用Telegram,黑灰产交易常搭配泰达币(USDT)等虚拟货币结算,资金流向难以追溯。例如江苏丹阳警方破获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,犯罪团伙通过Telegram+虚拟货币完成6亿条数据交易,侦破耗时数月。

二、网警的应对策略

1. 境内行为溯源

警方可通过监控境内用户的关联行为锁定嫌疑人,例如:

  • 追踪登录Telegram的IP记录;
  • 分析涉案人员的设备残留数据(如聊天截图、交易记录);
  • 伪装成买家/卖家诱使犯罪分子在境内平台暴露身份。
  • 2. 国际合作与政策施压

    2024年9月后,Telegram迫于多国监管压力修改隐私政策,开始配合执法部门在恐怖主义、诈骗等案件中提供用户IP和电话号码。中国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》(2025年施行)也明确要求境外平台配合境内司法调查。

    三、风险提示

  • 违法使用必被追溯:尽管技术上有难度,但涉及诈骗、信息贩卖、黑灰产担保等犯罪行为时,警方可通过综合手段破案。
  • 非加密场景漏洞:群组、频道等非端到端加密场景存在数据泄露风险。
  • 建议用户遵守中国法律法规,境内通讯优先选择符合《数据安全法》要求的合规平台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