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关于Telegram相关的诈骗软件风险,综合多起案件和警方提醒,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诈骗形式及防范建议:
一、常见诈骗类型
1. 投资理财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Telegram群组发布虚假投资信息,诱导用户下载仿冒交易平台(如"余额宝"APP),初期给予小额返利,随后以"提现需充值更多资金"等理由骗取大额钱财^^。
部分案例中,受害者因轻信"内幕消息"被骗超2000万元^^。
2. 敲诈勒索
通过Telegram联系受害者,诱导下载含木马的程序获取通讯录权限,录制不雅视频后威胁转账,否则公开隐私信息^^。
诈骗分子常使用"阅后即焚"功能销毁证据^^。
3. 冒充公检法诈骗
针对留学生群体,诈骗分子冒充使领馆或警方,要求下载Telegram配合"调查",进而实施精神控制并索要"保证金"^^。
4. 兼职诈骗与帮信犯罪
以"高薪兼职"为名诱骗未成年人参与"手机口"诈骗(中转通话)、拉人进群("Q拉")等,成为诈骗帮凶^^。
二、诈骗软件特征
非法通讯工具:Telegram因加密性强、支持"阅后即焚",常被用于犯罪联络^^。
诱导下载的APP:通常要求获取通讯录、相册等敏感权限,或伪装成投资、视频类应用(如虚假"apex"软件)^^。
境外服务器:资金流转多通过加密货币或境外账户,追查难度大^^。
三、防范建议
1. 拒绝非官方渠道软件
不安装来源不明的APP,尤其警惕要求提供通讯录权限的应用^^。
2. 核实投资信息
对高收益承诺保持警惕,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平台真实性^^。
3. 保护隐私
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,遭遇威胁时立即报警而非转账^^。
4. 家长监管
检查未成年人手机是否安装密聊软件,避免卷入帮信犯罪^^。
警方提醒:Telegram等境外软件在国内属非法社交工具,且诈骗手段不断升级(如利用AI伪造视频),需格外警惕^^。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