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诈骗与犯罪活动

  • 多起案例显示,Telegram群组被用于组织"手机口"诈骗(通过两部手机中转通话实施诈骗)、虚拟货币骗局(如虚假搬砖套利)等犯罪活动^^
  • 诈骗分子常通过"拉人头进群领取佣金"(Q拉)等方式发展下线,群内存在大量僵尸账号和机器人营造虚假活跃氛围^^
  • 2. 违法内容传播

  • 部分频道涉及非法交易、内容共享甚至性暴力影像传播,加入某些群组需要提交他人隐私内容作为"认证"^^
  • 香港期间,Telegram群组被用于协调示威活动、传授制作危险物品方法,单个群组规模可达数十万人^^
  • 3. 技术特性带来的风险

  • 端到端加密、阅后即焚等功能使犯罪证据难以追踪,服务器设在境外也增加执法难度^^
  • 平台允许隐藏注册手机号,支持万人以上超大群组,这些特性被不法分子利用^^
  • 4. 个人防护建议

  • 警惕"高收益兼职""内幕消息"等诱导加群话术,这类群组90%以上涉嫌违法^^
  • 家长需检查未成年人手机是否安装此类软件,防止被犯罪团伙利用^^
  • 遇到勒索、诈骗等情况应立即报警,切勿自行与对方周旋^^
  • 当前我国警方已将Telegram(纸飞机)、蝙蝠等加密通讯软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,多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^^。建议普通用户谨慎使用此类平台,避免无意中成为犯罪帮凶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