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治活动类群组

1. 香港示威协调群组

  • "哨兵群组":成员超14万人,实时通报警察部署、行动路线及现场动态,在2019年暴力示威中起核心调度作用。
  • "大消物群组":协调示威物资收集与撤退路线,精确到接载人数和地点。
  • 战术讨论群组:包括文宣组、堵塞机场组等,部分群组规模达20-30万人,用于组织暴力活动、制作危险品及袭警战术交流。
  • 二、非法内容与隐私侵犯群组

    1. "性爱影像共享群组"

  • 2018年在港成立,订阅者3499人,设置层级准入机制:用户需提交身边人隐私影像(如性爱视频)换取进入"细Group"权限,群内充斥对女性的物化和仇视。
  • 2. 暗网数据交易群组

  • 如"社工机器人&闲鱼担保交易查档数据某认证群",公开售卖户籍、定位、开房记录等个人信息,利用Telegram加密功能逃避监管。
  • 三、犯罪与诈骗类群组

    1. 加密通讯犯罪工具群

  • "密聊猫""纸飞机(Telegram)"等软件被警方点名,犯罪分子利用其"阅后即焚"功能销毁证据,近年成为洗钱、诈骗的温床。
  • 2. 虚拟货币诈骗群

  • 例如"火币Global搬砖套利HT中文群社区",以虚假套利教程诱骗用户投资,涉案金额过亿元。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法律风险:上述群组多涉及违法犯罪(如煽动暴力、侵犯隐私、金融诈骗),参与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。
  • 地域特征:大型群组常见于特定社会事件(如香港修例风波)或黑灰产领域,普通用户需警惕诱导性链接。
  • 建议通过Telegram官方渠道搜索兴趣社群(如技术、兴趣小组),避免接触不明来源的大型加密群组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